杨通煊:扎根基层终不悔 医者仁心护安康
黔东南新闻网讯 今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贵州省剑河县民族中医院医生杨通煊榜上有名。
行医仁为首,精技德在先。这是一代代中医人的不懈追求,中医药学在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传承,博大精深。杨通煊说,“干中医这一行的,不尝遍百草味,怎知人间疾苦。”
中医囊括的领域非常广,杨通煊在医治疑难杂症和各种骨科手术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周边县市享有盛名,不少患者慕名而来。
“为了治这个病我花费了很多精力,都不抱什么希望了,直到遇到杨医生,对症下药,我才好了起来,感谢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患者杨先生因重症胰腺炎长期被病痛折磨,经过杨通煊的救治后,病症得到明显改善,让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治病救人的同时,他还不忘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累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学生,“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他自己累积的中医药技术传给我们,我们再传给下一代,让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他的学生姚本富说。
35年的从医经历,无论坐诊开方或是上山采药,杨通煊都亲力亲为,走过最险的路,尝过最苦的药,但救死扶伤的路上,他从未放弃。始终坚守基层,用精湛的医术,高度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敬畏,践行一名医者的仁心,传承中医国粹,护佑一方百姓安康。
多年的默默耕耘,他的医术医德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先后获得了“十佳健康卫士”“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医务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参与编著的《草木春秋考释》获黔东南州科技成果一等奖。因此,也有上级单位向他伸出“橄榄枝”,但他从没想过离开剑河,离开这片养育他的热土,而是继续扎根基层,努力精进医术,弘扬中医文化,只为更好服务于家乡群众。
学海无涯,永无止境,在浩瀚的医学领域,在精进医术的路上杨通煊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无论是山林村寨,还是病房门诊,随处都能看见他奔波的身影。说到今后的打算,他表示:获得“2021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这份殊荣,是一份认可,更是一份责任,他将把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带领选定的传承人把中医药事业传承下去,让民族医药造福更多百姓。
-
陈通煊(右一)为病人接骨。(杨家孟 摄)
-
陈通煊(左一)带领医护人员查房。(杨家孟 摄)
-
陈通煊(中)指导同事们查看中草。 (杨家孟 摄)
-
陈通煊在做笔记。 (杨家孟 摄)
-
陈通煊(左一)在指导同事查看X光片。 (杨家孟 摄)
-
陈通煊(左一)指导同事在查看中药晾晒情况。 (杨家孟 摄)
-
陈通煊(中)和同事们在查看中草药标本 (杨家孟 摄)
-
陈通煊(右一)为患者杨先生把脉 。(杨家孟 摄)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日报社 黔ICP备11000571号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均为黔东南新闻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